安全河南五一消费餐饮假期将至警示发布
五一假期将至,假期将至警示人们外出踏青、河南赏花、发布品尝美食等旅游出行呈现小高峰。餐饮为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安全发生,保障饮食消费安全,消费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:踏青旅游,假期将至警示餐饮消费要“三选三注意”。河南
一、发布选就餐场所和环境。餐饮
外出到“农家乐”等休闲就餐场所时应选择持有有效《食品经营许可证》或《河南省食品小经营店登记证》、安全就餐环境及管理较好、消费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等级较高的假期将至警示A(优秀)或B(良好)级“笑脸”餐馆就餐。不要选择景点周边无证或环境卫生差的河南小餐馆、路边摊。发布
二、选合理菜肴和食材。
注意荤素搭配,营养合理。食材原料应以当季新鲜食材为主,多选择烧熟煮透的热食类菜品,不吃感官异常和未烧熟煮透的菜肴,不吃颜色鲜艳的腌制肉类,少吃或不吃熟卤菜、凉菜冷食,特别是不吃或少吃四季豆、野生菌、小龙虾、生食海产品等高风险食品。不食用河豚鱼和野生蘑菇等含有毒有害成分的食物,以免引起食源性疾病。
三、选择正规进货渠道。
应从具备相应资质的正规商场、市场、超市和网购平台采购新鲜的食材和配料,不得采购来源不明、个人凭经验采摘的各种野菜、野生蘑菇等高风险季节性食材。餐饮服务提供者要严格执行原料采购验收和索证索票制度,严格食品储存管理,严格餐饮具清洗消毒。若消费者发生不适症状,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报告辖区市场监管所,同时保存原食物以备检验。
四、注意食品保存方法。
外出用于野餐或路途中的食物要原料新鲜、烧熟煮透。各种荤食最好选择真空包装,耐贮存又便于携带,自制食品要烧熟煮透,干粮类食品以烘烤、油炸类比较保险,包子、夹心蛋糕等水分含量高的食品容易变质,要及时食用。
五、注意个人卫生。
要树立科学、文明、节约的消费理念,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餐前洗手,降低“病从口入”的风险,使用经过集中消毒的餐饮具,提倡用公筷、公勺分餐,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。节假日聚餐注意节制,不暴饮暴食,切忌过量饮酒,应多食富含纤维素、维生素的新鲜蔬菜、水果等清淡健康食品。
六、注意消费维权。
消费者若发现餐饮食品安全问题,应保存好问题食品及消费票据等有关凭证。若发生疑似食物中毒时,要及时就医,保存好相关证据,以便有关部门调查取证,并及时拨打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“12315”。
资料来源:食品伙伴网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与本网联系删除。
相关链接:细菌,河豚鱼,纤维素,维生素
(责任编辑:百科)
-
2025年4月24日辟谣:编造“重金悬赏寻妻”虚假信息博取眼球,被依法查处详情:近日,有网民在网络平台发布寻人视频,声称“重金悬赏!妻子失踪,5000元等你来拿”,发布地点显示在云南大理古城地区。经属 ...[详细]
-
A股三大指数全天红盘震荡。板块方面,贵金属、教育、工业金属、饮料制造等涨幅居前,房地产服务、国防军工、电力、互联网电商等跌幅居前。截至收盘,上证指数报3176.08点,涨幅0.58%,成交额3426. ...[详细]
-
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的“1号令”来了。为规范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行为,促进金融控股公司稳健经营,防范金融风险,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《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》中国人民银行令 ...[详细]
-
指数今日低开高走,三大股指早间集体翻红,午后震荡拉升,创指涨超1%,科创50指数涨超1.5%。板块方面,数字经济概念延续昨日强势,医药医疗股多数走强,半导体、芯片板块反弹回暖,证券板块活跃;酒店、零售 ...[详细]
-
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司宇萌)据“工信微报”消息,工信部针对“3•15”晚会报道的部分破解版APP违法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问题,立即组织核查,并依据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《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 ...[详细]
-
首批上市券商2022年业绩快报出炉。1月12日晚,截至记者发稿,国元证券、中信证券双双发布2022年业绩快报。据公告,两家上市券商2022年营收和净利润与2021年相比均出现下滑。业内人士称,2022 ...[详细]
-
A股三大指数全天红盘震荡。板块方面,贵金属、教育、工业金属、饮料制造等涨幅居前,房地产服务、国防军工、电力、互联网电商等跌幅居前。截至收盘,上证指数报3176.08点,涨幅0.58%,成交额3426. ...[详细]
-
保险中介机构“洗牌”似乎正在加速。《证券日报》记者了解到,近期保险中介牌照交易有所升温。业内人士认为,随着行业发展形势的变化,一方面,部分机构经营可能出现了问题或者股东调整了战 ...[详细]
-
随着火影忍者手游五周年庆典的开启,祝福袋作为活动核心道具,承载着玩家获取限定奖励的关键作用。将从祝福袋的刷新机制、全场景定位逻辑以及资源最大化获取路径三个维度,为玩家提供一套系统性解决方案。祝福袋全场 ...[详细]
-
下调消费贷利率、推出利率优惠券、举办抽奖活动……春节前后,不少银行加大消费贷优惠力度。近日,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通过探访银行网点、电话咨询、App查询等途径了解到,消费贷成银行 ...[详细]